今年9月10日,我國迎來第30個教師節。
  自古以來,強國必強教,強教先強師。如果說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民生幸福的根基,那麼教師就是這座宏偉“大廈”的奠基者、締造者。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師工作,先後實施師資隊伍建設工程,著力推進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和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工作。尤其是2012年開始,省財政5年內安排25億元“大手筆”地實施“強師工程”。
  今年教師節前夕,筆者從省教育廳瞭解到,“強師工程”實施以來,大手筆投入加上配套實施的一系列“組合拳”,在全省教師群體中釋放出大量的“政策紅利”:教師工資福利待遇進一步提高了,2013年底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月平均工資水平比2011年同期增長33.2%;從幼兒園到高中,學校的生師比進一步優化了,高學歷、高級職稱的老師變多了;高校教師到國內外高水平大學開展學術研修的機會明顯增多了;高校畢業生到欠發達地區從教的積極性也極大地調動起來了;全省多地還出現城鎮教師“迴流”農村……
  “‘強師工程’實施以來,全省教師隊伍呈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的態勢,整體水平穩步提高。”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
  措施亮點
  關鍵詞1:師德建設
  師德有問題,評優評職稱“一票否決”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每年9月為“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每年確立一個主題開展師德教育活動。2014年繼續組織開展了以“立德樹人,立教圓夢”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月活動,引導廣大教師立德當表率,樹人為根本,立教作貢獻,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同時,還不斷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把師德建設貫穿到教師隊伍建設的各個方面和教師發展的全過程,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評優、考核、聘用和晉升的首要內容。我省還大力表彰和宣傳師德先進典型。2014年國家共表彰我省41名全國模範教師,5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01名全國優秀教師,11名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2012年以來共評選表彰303名“廣東山村優秀教師”,1007名“南粵優秀教師”,110名“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連續2年組織開展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宣講報告活動,通過開展“尋找身邊的張麗莉”、“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宣講”等活動,大力宣傳和弘揚模範教師的高尚師德和奉獻精神。
  此外,我省加大了師德監督力度,認真貫徹執行《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肅查處師德違規行為,在珠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項目評審和考核、教師職稱評審、評先評優以及教師管理工作中嚴格執行教師師德“一票否決制”。
  關鍵詞2:中小學教師
  省財政“退費”5.2億元,農村學校補充4萬名合格教師
  我省多途徑促進中小學教師資源均衡配置。一是推進建立縣域內教師定期流動的剛性約束機制。明確縣域內每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城鄉交流人數占教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5%,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9年以上的,原則上要在本縣域內交流任教。二是加強農村合格教師補充。實施“上崗退費”政策,吸引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校任教,2012年將政策實施範圍擴大到欠發達地區農村幼兒園,2014年再擴大到全省各級特殊教育學校。該政策實施以來已為欠發達地區農村學校補充合格教師近4萬名,省財政安排“退費”資金5.2億元。三是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實施“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教師專項支持計劃”,每年從珠三角地區和粵東西北地區市區學校選派優秀教師到“三區”學校支教,並按照年人均2萬元標準安排選派工作經費。
  高質量培養骨幹教師和骨幹校長,全方位強化教師專業發展,也是我省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大舉措。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骨幹教師、校長培養體系,實施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落實培訓資金,要求各地按不低於教師工資總額1.5%的比例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中小學按照不低於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2012、2013年全省中小學教師參加省級以上培訓分別達到16.7萬和21.7萬人次。
  關鍵詞3:職業院校教師
  安排1000萬元資助“能工巧匠”進校園
  我省以強化技能培訓和引進高技能人才為抓手,加強了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首先是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引進工作。實施“能工巧匠進校園”計劃,面向社會廣泛吸引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組織開展緊缺專業特聘教師引進培養工作,聘請一批在業界有一定影響力的行業、企業專家為職業院校專業帶頭人。2012、2013年安排近1000萬元資助省屬中職學校97個崗位聘請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帶動各地和各校建立聘用高技能人才到職業學校兼職任教的常態機制。
  同時,我省還加強專業教師技能培訓。將專業課教師每兩年必須有2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的要求納入崗位責任,把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作為職教師資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教師職務(職稱)聘任、晉升的必要條件。實施中職學校專業名師、名校長孵育計劃,組織中職骨幹教師培訓6530人次,組織60名優秀校長、教師開展高級研修,培養中職骨幹教師專業帶頭人90名,資助中職學校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學習600餘人。我省還實施高職院校骨幹教師培訓計劃、專業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在中職學校實施了“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等。
  關鍵詞4:高校教師
  兩年用於高校人才培養經費超過2.5億元
  “強師工程”實施以來,我省以高層次人才和青年教師為重點,構建了層次清晰、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深入實施“珠江學者崗位計劃”、“千百十”等人才培養工程,2012年以來,設立珠江學者崗位111個,遴選珠江學者70人,高校珠江學者總數達到156人。遴選“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以上培養對象431人。同時,加大培養力度,給予珠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資助經費1.2億多元,併在配備實驗室、儀器設備和科研助手給予政策傾斜,促進優秀人才快速成長。
  其次,深入實施高等學校“人才引進工程”。2012年以來,高校共從海內外知名高校引進了學科帶頭人200多名,省教育廳先後為高校引進的58名高層次人才提供項目經費2126萬元。參與省的珠江人才計劃,2012年和2013年高校連續兩年引進5個創新團隊,占全省引進總數的19%和15%;分別引進10名和8名領軍人才,占全省引進總數的56%和40%。通過人才引進,在我省高校吸引匯聚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領軍人物、學術造詣深厚的專家學者和創新能力、發展潛力強的中青年學術骨幹。
  此外,我省還創新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機制。先後組織實施了高校中青年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國外訪學進修資助計劃、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以及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聯合實施了公派出國留學地方合作項目等,兩年來共安排1.3億多元資金專項支持優秀青年教師1800多人。
  我省還支持民辦高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獎勵項目,2012—2013年,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對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的13所民辦高校給予獎補,有效激發了民辦高校穩定教師隊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5:教師待遇
  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平均月薪5年增加1.5倍
  在教師們關註的工資待遇方面,我省以推進“兩相當”和崗位津貼制度為重點,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工資福利待遇水平。進一步將“兩相當”目標納入地方黨政領導考核指標。省財政加大支持力度,2009年以來共安排資金50多億元,專項用於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落實“兩相當”。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各地基本實現“兩相當”,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月平均工資水平比2009年初增加了1.5倍,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差距逐步縮小。
  為穩定山區和農村教師隊伍,從2013年起實施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制度,當年全省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22.4億元(省級13.1億元)用於實施山區和農村教師崗位津貼,全省33萬多名教師享受崗位津貼,人均崗位津貼達到565元/月。2014年1月起,崗位津貼標準提高至人均700元/月。積極探索建立教師救助制度,與省扶貧基金會聯合設立“鄉村園丁關愛工程”項目,對我省扶貧開發縣內因自然災害、突發事故或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教師提供救助,救助資金最高5萬元/人。2013年對71位教師給予了救助,發放救助金284萬元。
  地方經驗
  根據偏遠程度、教齡、職稱等實際情況,提高山區教師崗位津貼;實行教師“鎮管校用”、“縣管校用”的無校籍管理的探索實踐;試水學校“去行政化”,改變校長任命制度……在全省“強師工程”一系列政策指引下,各地紛紛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到了“強師”的突破口。而當中的一些成功經驗,或許能給予其他地市乃至全省更多的啟示。
  突破口1:教師待遇
  韶關仁化:城鎮教師“迴流”農村
  “以前,縣城來選調老師,個個搶著報名‘回城’任教。可是今年縣城一中來我們學校選調老師,很多老師都不來報名了,他們更樂意留在山區農村學校任教。”韶關仁化縣山區學校董塘中學校長賴建新說。
  筆者瞭解到,去年仁化縣山區教師招聘49人,前來報名的就有283人;到了今年,更有多達257人前來競爭15個山區教師的招聘名額,當中還不乏如華南師範大學等重點名校畢業的人才報考。不僅如此,仁化縣還出現了城鎮教師“迴流”山區的“怪”現象。
  是什麼吸引縣城裡的老師們投身山區教育?仁化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黃桂濤介紹,自2013年1月起,我省非山區縣(市、區)農村邊遠地區和山區縣(不含縣城所在鎮街)義務教育學校開始實施教師崗位津貼制度,其中經濟欠發達地區71個縣(市、區)由省財政給予資金補助。
  具體實施時,仁化縣將範圍由邊遠山區延伸到山區的平原地區,從教師崗位延伸到工勤人員崗位,津貼最高達到1000元/月,最低也有100元/月,全縣有1390名教師受益,人均766.9元/月,比省人均500元/月,高出了266.9元。
  截止到2014年7月,仁化縣按制定的標準,按月全部兌現了崗位津貼。生活得到了保障,山區農村教師的思想觀念、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都有了明顯增強。
  突破口2:師資均衡
  惠州惠陽:城鄉教師“一盤棋”流動
  筆者瞭解到,英語、體育、音樂、美術、計算機等“五小科”專任教師配備不足,是橫在許多農村學校眼前多年的難題。而近年,惠州找到了破題的良策——實行“縣(鎮)管校用”巡教制度。
  所謂“巡教”,就是突破教師“學校所有制”、優秀師資“一校獨享”的瓶頸,實行縣(鎮)優秀教師“一盤棋”流動管理:區域內的英語、體育、音樂、美術、計算機等“五科專任教師”由鎮中心小學調配,統籌安排到3到5公里內所管轄村小常年巡教,並給其一定的交通補貼,同時享受我省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
  “這正是突破‘一師任課一校’格局,實行教師‘鎮管校用’或‘縣管校用’的無校籍管理的探索實踐。”惠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以來,惠州共選派3855名教師納入“縣(鎮)管校用”範圍,到農村學校巡教、支教。
  為了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送到農村和薄弱學校,惠州還採取組織推薦的形式,從城鎮中小學校中選派一批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掛職(任職)校長(副校長)。據統計,2012年以來,各縣(區)共選派75名優秀骨幹教師到農村學校掛(任)職校長(副校長)。
  突破口3:教師評聘
  清遠:校長脫掉“官帽”專心教育
  近年來,將校長“委任制”改為“聘任制”,清遠市探索中小學校長“去行政化”,鼓勵校長向專業化發展。
  筆者瞭解到,2012年底,清遠市出台了《清遠市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要實施“強師興教”戰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中,關於中小學校校長(幼兒園園長)隊伍建設,明確今後聘任的校長一律不定行政級別,由教育部門按校長任職資格和要求選聘校長,並計划到2015年,培養50名市級中小學名校長,100名市級骨幹校長,10名校長進入省級名校長行列。校長實行崗位津貼制,是同級教師崗位津貼的1.5—2倍,副校長崗位津貼是同級教師崗位津貼的1.2—1.5倍,由財政部門直接撥付。
  據悉,連南瑤族自治縣去年7月已實行對原有副科以上級別的校長全部改為聘任制,今後聘任的校長將不定行政級別。連州市通過推進校長聘任制改革,盤活了校長隊伍。陽山縣對全縣中小學校長推行缺位競崗,選聘一批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的中青年骨幹教師擔任校長,優化了隊伍結構。
  突破口4: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高職院具有了副教授評審權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關鍵,而賦予高校職稱自主評聘權則是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的重要內容。由高校組織對本校教師的任職資格評審,不僅有利於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而且有利於將資格評審與崗位評審結合,對於加強教師資格的評聘和聘後管理,建立與高校崗位聘用制度相適應的教師職務制度,構建職務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省教育廳印發《關於高等學校副教授評審權審批管理辦法(試行)》。經學校申請、專家評議,省教育廳授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高校副教授評審權,負責授予學科範圍內教學、科研等系列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的評審工作。
  筆者瞭解到,省教育廳將逐步將副教授資格評審權下放到符合條件的高校,以後各高校將根據省制定統一的評審要求和基本資格條件,並結合學校自身定位和教師隊伍發展要求自行組織教師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評審,主管部門加強監督和管理。
  教師們說
  2012年,省教育廳啟動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力爭培養一批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國際視野並形成個人教育風格,有一定影響力的名教師、名校長和教育家,同時帶動和促進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提升。那麼,該項目實施兩年多以來,是如何打造教育領軍人才?又取得了怎樣的成效?筆者為此尋訪了兩位培養對象。
  “‘百千萬工程’讓我走出了教師生涯的‘平原期’”
  汕頭華僑中學副校長劉毅婉:
  2012年10月,來自汕頭華僑中學的骨幹教師劉毅婉成為了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首批理科類名師培養對象。“兩年來,集中培訓、名校訪學、山區支教、同課異構、導師引領、同伴互助、示範帶學和個人研修等環節讓我學會了去梳理和提升自我,讓我的教師生活煥發了新的活力。”
  2013年12月,劉毅婉當選為汕頭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研會副理事長。通過“省百千萬”組織的“走進豐順巡迴大課堂活動”,她幫助山區的信息技術教師提升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通過“省百千萬”工作室活動,她又推進了揭陽的信息技術教師示範科組的建設;通過汕頭市拔尖人才教育教研服務團“三服務”項目,為南澳海島的信息技術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幫助;她還帶領汕頭市從事機器人教學工作的部分教師,編寫《智能機器人讀本》第一冊和第二冊,為中小學開展機器人教學提供必不可少的教材……
  將培訓成果帶回學校課堂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實驗學校老師陸春生:
  自2012年參加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教育家培養對象學習以來,陸春生老師積極探究課堂教學高效化,在教學中實踐“讓教、讓權”於學生,先後承擔了對外公開教學幾十節,分別榮獲省、市優質課例比賽一等獎,並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和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
  陸春生還進一步發揮了名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建立了學校名師工作室,舉辦了多次教學講座,深受教師們歡迎。2012年以來,“廣東省陸春生教師工作室”圓滿完成了省級骨幹教師入室跟崗學習任務。
  專題撰文:雷雨 畢嘉琪 粵教宣 策劃統籌:戎明昌 陳楓 編輯統籌:李勁  (原標題:強師“組合拳”釋放政策紅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pontbmy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